芯片ETF(1599995)全称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是航母级别的华夏基金在国产集成电路概念最为火热的关口发行的一只明星ETF产品。1月20日开始网上发售,代销机构就多达114家,首日场内成交额就突破10亿元,在之后的爆发上涨行情中平均成交额更高达20亿元一线,创出高点的交易日成交额竟高达42亿元,稳坐全部ETF基金成交额前5位。如此众星力捧的明星产品,净值却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出现了剧烈波动,而ETF一揽子投资分散风险的特点却没有体现出来,其中内情到底如何,我们继续分析。
先来看看芯片ETF的业绩比较基准,即“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基金“采用组合复制策略及适当的替代性策略以更好地跟踪标的指数,实现基金投资目标”,“本基金主要采取复制法,即按照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其权重构建基金的股票投资组合,并根据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其权重的变动对股票投资组合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该ETF表现情况主要是“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决定的。那么这个指数是如何编制的呢?
登录国证指数网站,可以方便地查询指数的资料,首先可以看看半年里该指数的净值变化,可以看到波动也是非常显著。
查阅指数资料,其指数编制规则如下:
我们注意到,该指数包含的样本股数量仅有25只,剔除一些标的后按照常见的总市值来决定权重因子。而同花顺“芯片概念”中涉及的概念个股数量高达191只。这25只个股按道理应该是精选的样本股,我们看一看截止2月底的样本股情况。从国证网站可以下载到2月的成分股列表。
这里我们发现几个问题:
一是权重分配十分悬殊,前5大权重样本股占比已经接近50%,可以说该指数的主要表现动力其实主要是少数几只个股而非整体表现;
二是低权重个股的权重占比过低,存在几乎毫无意义;
三是个股最大权重比例并未遵守10%的上限,兆易创新权重高达12.56%;
四是一些流通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强的血统正宗芯片股如北京君正、晶方科技等并未入选。如果是按照细分行业限制数量的话,那么在编制规则中也未进行说明,不免令人疑惑。
总得看来,这个指数编制有值得提升的地方:一是指数包含的样本股数量过少,不能有效地分摊风险,也不能很好地代表整个行业;二是权重因子设置规则稍显简单,使得样本股权重相差悬殊;三是具体执行不够严谨,个别个股权重显著超过约定上限。
那么,这样存在不足的指数再加上相关ETF基金强大的营销平台,带来的结果就是指数和ETF基金的权重个股很可能会被“集火”成为“牛股”乃至“妖股”,因此买入ETF的基金的主要金额都进入这前几位权重股了。占权重高达12.56%的兆易创新的走势就很有代表性。
分析二者近期的走势,形态高度一致且作为“大龙头”的兆易创新,其振幅果然还要超过基金整体表现,明显是一言九鼎的角色。总的来说,仅仅拥有25只样本股的芯片ETF中短线特点更为突出,由于其权重主要集中在几只权重样本股上,单日出现暴涨暴跌也不奇怪了,该ETF很可能成为短线资金快速入场和离场的工具,具备和个股投资相当的收益波动程度。
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改善该指数权重成分相差悬殊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看看中证科技50指数是如何解决。首先看看科技50ETF和芯片ETF近期走势的比较。
从上图可见,显然科技50 ETF更加稳健,甚至在调整周期最终表现还超越了之前牛气冲天的芯片ETF。当然,科技50指数是由50只样本股组成的,自然风险分摊程度更高。那么权重分配呢?这里体现了其特别之处。
“计算基本面因子(ROE+利润)、激励因子(股权激励+高管薪酬)、科技创新因子(研发支出+人均研发费用+研发人员数+研发支出占比),之后按照“0.2x基本面因子+0.2x激励因子+0.6x科技创新”计算综合因子,并选出前50只股票”
从以上看出,科技50指数最决定性的权重因子为“科技创新”,而不是流通市值,这也使其有着更强的前瞻性和均衡性。科技50指数前10大成分股占的总权重为49%,相当于国证芯片指数前5大成分股的比例,显然科技50指数相对更加稳健,也体现了其独特的指数智慧。
作为投资工具,芯片ETF本身没有错,善于使用者可以在短线获得高额收益,然而背后的指数编制上可以更加智慧。我们希望在我们的新兴产业方向上,能看到更多有智慧的指数出现,在帮助ETF发挥本身优势的同时,也能够引领投资者对未来的投资。